老照片:战后留在日本的美国大兵

2025-01-04 07:18:02 浏览

1956年,梦露在伦敦拍戏时受到英国女王接见,面对女王时,纵使是她也表现出了几分紧张的情绪。

老照片战后留在日本的美国大兵

足球世界杯史上第一个进球,时间是1930年,地点是乌拉圭。

老照片战后留在日本的美国大兵

一战期间,一位英国摄影师镜头下的堑壕战,夜空上的并非烟火,而是双方迫击炮互射形成的光轨,堑壕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西线战场造成了最多的伤亡。

两颗原子弹投下后,二战魔鬼日本实在扛不住了,于是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。

投降后的日本满目苍夷、一片废墟,人们缺衣少食,美国大兵这一引进物种过得非常滋润了。

1946年10月,两位美国大兵乘坐人力车游览。

1945年10月,东京,一位艺妓女孩被一个美国大兵抱住。

1946年11月,美国大兵购买香烟。

1946年10月,美国大兵给日本儿童糖果吃。

1946年10月,醉酒的美国大兵骚扰日本人。

1949年,纽约时代广场。

1957年,一只美洲驼在纽约乘坐出租车。

1957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猫王音乐会上,一位女歌迷的表现,哪个时代,见到偶像的粉丝都差不多。


打仗真能把士兵吓傻吗?为什么看百年前美国大兵的老照片,就明白了?

不论是“一将功成万骨枯”的悲壮,还是“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”的艰辛,都能让我们体会到战争的残酷。 每一场战争都会产生伤亡,那么在前线为国冲锋陷阵的数百万将士们,可会在战火打响的那一瞬间感到害怕呢?下面,我们通过照片来了解一下士兵在战场上会不会被吓傻。 (打仗真能把士兵吓傻吗?看看百年前美国大兵的老照片,你就明白了)

这是索姆河战役中记者抓拍的一张照片,照片中的士兵双目呆滞空洞,脸上还露出了怪异且不合时宜的笑容,而他的手臂已经被炮弹炸伤了,他木讷的坐在壕沟里,任凭军医帮他包扎伤口,而他就像是失去痛觉一样,丝毫没有反应。

索姆河战役发生在1916年7月1日,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载入史册的有名战役,以血腥残暴著称。 这场战役规模庞大,死伤惨重,英法联军试图攻破德国防线,但是持续了四个月之久,依旧没有什么有效的进展,在这场战争中,英法死伤人数达60万以上,其中14.6万人死亡;而德军作为防守的一方,虽然死伤较少,却也有34.3万人受伤,12.2万人死亡。

在那场战役中,精神失常的人不在少数,他们见证了炮火下的生命有多脆弱,也许一秒还在你身边提醒你注意子弹的队友,下一秒身上就多了一个窟窿,永远闭上了眼睛,更有甚者,敌方的一个炮弹飞过来,己方的十几个人全被炸得血肉模糊。 但是很多将领并没有从士兵的角度考虑问题,他们认为这就是懦弱的体现,还枪毙了不少逃兵。

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装备,相较一战来说更加齐全,炮火的威力也更大,而下面的这张照片,是埃尼威托克岛战役结束后,记者抓拍到的照片。 照片中的人是一个美国士兵,可以看见他的双目呆滞放空,似乎已经进入了封闭的状态,完全没有办法思考,因为无法行走,所以不得不让同伴拖着前行。

这张照片被称为“千码凝视”,指的就是士兵在战场上见到了太多的伤亡,大脑受到刺激,导致神经衰弱无法思考,产生恐惧的心理、呆滞的行为,双眼放空没有神采,后来加拿大还拍摄了一部《千码凝视》的影片,讲述的就是士兵在战场上受到刺激,在战后重返家园,却没办法融进正常的家庭生活的故事。

在冷兵器时代,战士们或许还能与敌人搏上一搏,但是在一战、二战中,炮火连天、枪林弹雨,可能明知危险已到,却避无可避,只能接受死亡。 在炮火的加持下,战争中的死亡的人数比冷兵器时代多出很多倍,所以武器越先进,战争中死亡的人数越多,这也是一战、二战中,很多士兵被吓傻的原因。

他们的“傻”其实是“创伤后应激障碍”,索性在二战期间,很多国家开始注意到前线士兵的精神问题,不再用“懦弱”这个词来轻描淡写他们受到的伤害。 随着科技的发展,战争只会越来越残酷,希望在未来世界里,人们能牢记历史的惨痛教训,共同维护和平,不要让悲剧重演。

日本人的身高:一米四的将军被称日本张飞,还曾派女人来华“取精”!

日本人身高比较矮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,虽然并不清楚为什么他们会那么矮,但是他们的矮,确实是很多人的饭后笑谈。 日本人虽然如今国民身高长了很多,但是比起其他国家的人还是矮很多。 日本的青年人身高几乎平均在了一米七左右,而在古代,日本男子的平均身高是一米五八。 日本古代为了改良自己的身高优势,还特地采取了很长时间的优良基因补给,也就是安排日本的女子前往中国,和中国的高大男子进行交配,怀孕了再回到日本。 虽然这样的事情非常的可笑,但是确实是真正发生过的,可见得,日本人为了增长他们的国民身高也是费尽心思。

在很多照片中,都可以看到日本男子的身高是多么的匪夷所思。 那些老照片上的武士,看起来不过只有一米四的样子。 曾经日本学者指出成吉思汗是日本逃到蒙古的源义经,而这个源义经身高只有131,这样的男子怎么可能会是高大威猛的成吉思汗?一个连马背都爬不上去的男子,不可能会是马上英雄。 在日本战国时期十分著名的军事家武田信玄,也是一个身高一米五三的男子。 当然,日本也不是没有高大想男子,但是可以说非常的少,在日本古代,就有一个美男子叫做丰成秀赖,他就有着一米九的高个,在当时的日本,几乎是睥睨所有人的存在了。

日本著名的将军,战国时期著名的大名织田信长,也不算矮,他身高有一米七,比起中国的将军们,自然是先天落后。 但是这不妨碍织田信长是一个差点统治了日本的人,和他相似的还有一个被日本人看作神明一样崇拜的德川家康,德川家康在日本人心中有着十分神圣的地位,并且是很多人的偶像,他曾经的盔甲,如今依然被完整的保存下来。 德川家康的身高,甚至不到一米六,这日本战国时期的第一征夷将军,可能和一个初中生差不多高。 虽然日本人很矮,但是他们善于射箭,这至少弥补了他们身高的不足。

日本还有一位,被称为战国第一猛将的将军,他就是本多忠胜。 在日本,说起战国时期,他可以在一众将军中占到一席地位,日本人甚至称呼他为日本的张飞。 当然,这个将军可比张飞要矮太多了,据记载,本多忠胜的身高才一米四,一米四的高度,与八尺大汉相比,像是一个小孩子一样。 在日本,很多照片上,那些美国大兵和日本将士的合照中,仿佛他们带着一个孩子一样,需要低头弯腰才能好好对话。

想了解更多历史,就关注我吧,风里雨里,我等你。

珍贵老照片:二战爆发,美国全民动员捐献废旧钢铁,只为赢得战争

1941年12月8日,日本偷袭珍珠港。 第二天,美国对日宣战,从此正式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。 战事一开,招募军队以及保证军需物资的供给,就成了战备工作的重中之重。 当时,全球原材料的制造和贸易都处于不确定状态。 金属、布料、食用油和橡胶等材料变得更加珍贵,其销售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。 1942年,美国联邦政府专门发起了一项名为“为胜利而战”(Salvage/Scrap for Victory)的运动,该计划鼓励美国民众通过各种途径,积极搜集废旧材料,并免费捐赠给国家。 他们希望通过全美人民的共同努力,来为赢得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而保驾护航。 1942年1月10日,美国生产管理办公室向广大零售商店寄送了承诺卡,要求他们参与节约废旧物品的运动。 这些物品包括纸张、废金属、旧布料,以及橡胶材料等。 到了1月底,美国战时生产委员会又向全美所有城市的市长下达了一项命令,要求他们从所管辖城市的废品场和焚化炉中回收这些废旧物品。 这些倡议或命令一经发布,整个美国 社会 都被动员起来了。 全美各地都建立起来了废品收集中心,家家户户都在翻箱倒柜,看看自己的家里有什么东西可以贡献给国家的。 【图1】一群波士顿妇女正在拆卸一组路边的铁栅栏。 这些金属被重新回炉冶炼之后,将会被制造成各种武器,以支援前线。 【图2】在波士顿的一处废品收集中心,一群美国孩子正站在一堆废旧钢铁物品堆上,兴高采烈地合影留念。 立在中间的那块大牌子上写着一行英文大字:“献给希特勒的钢铁药丸”(Iron Pills For Hitler)。 【图3】一个波士顿女孩儿手持一顶貌似欧洲中世纪的金属头盔,正面对镜头骄傲地展示着。 不知道这是否是她们家的祖传之宝,如今也要奉献出来支持国家赢得战争了。 只是这个“宝贝”恐怕也要回炉再造,不能直接戴在美国大兵的头上直接参战。 【图4】一名波士顿妇女站在家中,房间的一角堆着她搜集出来要捐献的废旧金属物品。 其中包括健身器、盔甲,甚至还有一把剪刀。 【图5】两名美国男子蹲在地上,身前放着一堆废旧的 汽车 车牌。 如今,这东西也成了宝贝。 【图6】在波士顿的街头,一名警察扶着“失魂落魄的希特勒”,旁边一名美国男子手里拿着一张纸,伸到“希特勒”的面前,似乎是要让他宣读。 看上去,这是美国人民所导演的一场“活捉希特勒”,让他宣读投降书的“节目秀”。 旁边的两块牌子上分别写着:帮助绞死希特勒(Help Hang Hitler),废旧物品就可以做到(Scrap Will Do It)。 【图7】在波士顿街头的一处大厦脚下,一名男子正戴着一具防护面罩,手里拿着一个切割工具(或许是一把“割枪”),对和大厦柱子相连的铁栅栏进行拆除。 旁边围观的人们个个面色凝重。 这个铁栅栏看上去十分厚重,也特别精美,就这样切割下来当作废品去回炉,未免有些可惜。 但值此非常时期,为了赢得这场战争,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。 【图8】在波士顿的一处社区的楼前,堆满了各家各户所捐助的废旧物品。 社区的居民站在这堆“宝贝”旁边,自豪地合影留念。 【图9】在波士顿街头,一对波士顿老人也来贡献他们自己的力量了。 老爷子单肩扛着一个大铁墩子,而老大娘则两手各提着一扇铁床架,头上还顶着一堆铁器。 这真不是“一般战士”。 要是再年轻个几十年,这老太太非得亲自上阵杀敌不可。 真是“老将出马,一个顶俩”,不服不行。 【图10】两个小女孩儿分别拿着她们要捐赠的钢铁废物,和她们的宠物狗合影留念。 小狗的脖子上也挂在一个金属罐子。 这一系列照片,让人不仅想起了我们那个年代曾经的“大炼钢铁”运动,同样的爱国热情,同样的全民动员。 如果祖国需要,你会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,献出所有吗?(文/世界 历史 那点儿事)【我推荐】 二战中无所不能的美国妇女们:如果没有她们,美国未必能赢得战争 生死看淡,不服就干:关于美国人决斗那点儿事

 编导专业就业岗位  安丘天气预报  ucsb 统计 转专业  日语专业四级听力  西安华为待遇  硒麦芽五味子片的功效与作用  长春自考第二学历  滨州学院专升本电气 
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本站客服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热门推荐